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9|回复: 0

陈茅:浅论折枝诗之评选

[复制链接]

37

主题

-1

回帖

167

积分

管理员

学者、诗人、杂家

积分
167
发表于 2023-4-16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浅论折枝诗之评选
陈茅

福州是诗钟的发源地,誉为诗钟国。诗钟是独立于诗词、楹联之外的文体。从清末的普及期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鼎盛定形期,再到五六十年代的成熟期,一代又一代的前辈先贤为了诗钟的完善,不断地探索、思考、求证、实践,出版了许多诗钟专著。清光绪十九年(1893),时任台湾巡抚唐景崧所著的《诗畸》最早提出诗钟“禁忌”,没有提及评选问题。光绪七年(1881),福州人黄中(理堂)所选、林幼泉所编,对当时影响极大的《雪鸿初集》和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人孙乾甫所编的《雪鸿续集》,均未提及怎样评选折枝。1958年福州陈海瀛(无竞)所著的《希微室折枝诗话》,是诗钟成熟期的作品,他将《诗畸》所提出的七条禁忌和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法式合为十二忌,后人允为折枝创作准绳,但书中也只提到诗钟评取的大致质量要求。1964年郑丽生与萨伯森合著的《诗钟史话》、2001年北京王鹤龄所著的《风雅的诗钟》均未提及折枝评选问题。2016年,闽侯王国英先生所著的《西园折枝诗话》列有“折枝诗评取情况”一章,但只介绍了评取分元、殿等八个等级,亦无实质性的评选内容。得到诗钟界普遍称赞且轰动一时的《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时年九十岁左右的老诗人杨文继先生所著,中有“折枝大唱词宗不好当”一章,介绍的例句有六百余字,同样无具体评判标准。因此,这个领域至今尚属空白。本文不揣浅陋,就几十年实践中关于折枝评选的问题作个申述,意在抛砖引玉。
由于折枝评选没有文字记载的标准,只有口口相传的约定俗成,因此,目前诗钟界取诗无章可循,非常混乱,造成这些混乱局面的原因大致如下:

1.似懂非懂。有的诗侣看起来作了很长时间的折枝了,但对取诗要点一知半解,为了面子,不敢下问,对于取错的诗,百般掩饰。

2.根本不懂。作诗方半年,本来功力就差,根本就不胜任词宗之职,但为了名利,打肿脸充胖子,迫不急待地想出名,对取错的诗以“灵活”“放宽”为借口,好诗遗漏,坏诗选为五大句。

3.存心捣乱。在网络未流行时,有个别人不懂诗钟,但以宗师自视,胡乱吹牛。到了网络流行,僻居一隅的局面打破,某些人下不了台,索性将错就错,打肿脸充胖子,尽找一些诗钟未成熟时的错误句子为自己当初的错误作遮羞布,严重误导了初学者及某些诗社,使其所作的作品成“类对联”。

诗钟没有评判的专著,是否意味着词宗有至高的权力?可以“任性”?可以“只要觉得顺眼,不论什么句子,取什么等级皆行”?可以外行充大佬,乱点鸳鸯谱呢?非也!其实诗钟有一套传统的取诗标准,否则就不叫做“一个独立的新的文学载体”。当一个同宗,特别是大唱的词宗,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质,必须了解取诗的程序与规矩。否则,无资格担任词宗。先说说词宗必须了解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诗钟评定等级:传统上分为元、殿、眼、花、胪、录、监、斗八个等级,一般情况是五大句各一,录、监、斗各若干首,等级越低数量越多。但也有例外,因诗卷过多,五大句满足不了需求,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甚至在甲之前又加超、特、优三等。有的分为一、二、三等。但多循传统元殿为序。

2.了解投卷与取诗声数的比例:大唱时,作为主办方,一般要了解估计作者诗作质量,词宗更要视投诗者老手新手多寡,投诗数与取诗数比例,此为词宗取诗宽严之参考。一般大唱诗局按七比一,六比一,五比一取诗,六比一为常态。记得某诗局,在新手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以三比一取,邀我当词宗,我自然拒绝,这就是用实际行动抵制粗选滥取。

3.选诗时改错别字或非错别字的问题:阅卷时常常见到好诗杂错别字,如“未”写成“末”,“炷”写成“柱”,“错把冯京当马凉”。那么词宗有没有义务为其改错别字呢?答曰:无义务,改不改凭词宗。词宗不是语文老师,写错字,一说明不认真,二说明或有对某字应用理解不透彻。但有的词宗将其错别字改后并取之,这是徘徊于不提倡、不禁止范围内,词宗改了取之,是出于惜诗惜才之缘故。那如果有时碰到有的整首诗意境非常好,但出现对仗不工或是错用一字,词宗有否权力改之并取为大句呢?答曰:无此权力,作者此一字欠妥非粗心大意,乃是功力不够,若帮其改,说明此诗非原作者一人创作,而是交卷后二个协作而成,取其为五大句不能服众,故传统习惯最多改后的诗(还要强调只改一字)只取为监斗。

4、举办单位特别规定的问题:作为词宗,收到诗卷及通知后,要详细了解举办单位要求,如“左右不拘”“左右不移”,例如“三、十”六唱,左右不移,即指“三”只能嵌在上句,“十”只能嵌在下句(以前书写是由右到左竖写),不可更移。又如写“三、十”左右不拘或无任何说明或备注,那就说明“三”与“十”可任意嵌在上下句。有的词宗不认真,以致取出的诗违反了委托方意向,这视为违规,再好的诗都不能入选。

5、词宗的诗风与品德问题:一般地说,能聘为词宗,都是品德好,诗风正,诗功高,威望高,资格老,见识广的词丈,特别是大唱词宗,委托方更是反复筛选,慎谨思考方聘之。词宗的诗风与品德体现在平等公正,以诗论诗,不以人取诗。不徇私,不徇情,铁面无私,不走后门。例如,有的诗侣不知林老作本次词宗,将其作品奉林老斧正,后林老担任本次词宗。如这样,林老遇到此诗应一概避嫌,统统不取。诗坛上诗风正不正,诗作水平高不高与词宗关系极大。词宗乱取诗,即是品德有亏。君不见,有的词宗“自作自取”,将自己的作品化名投入,取为元、殿。诗词生涯中,只要有一次这样的行为,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七竹折枝摭谈》载:“另一突出是此次征诗,每人投稿只十首,未知何故,某诗社评定一门,评定人在每门评定八十声中,而刘某(按:原文有其名,笔者隐去)作句竟达二十四声,占总数百分之三十,超过投诗限额一倍以上,且其所取之大部分诗句,未必是脍炙人口之作。如此作法岂不是评取之词宗,弄巧成拙,固过誉转致成谑,把作者之弱点暴露无遗。即是作者本身自亦有失其正。姑此提醒,以为浪迹不检者戒”。黑字白纸,触目惊心,闻者何感?作弊者颜面何在?故为词宗者应堂堂正正,抵制化名冒名,“踢脚”“刈草”等不良风气。

备取问题:虽然说一般担任词宗者具有一定的功力,但词宗也是人,俗话说:“吕洞宾还会掉了剑”。词宗取诗出错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平仄都取错了。对此怎么办?传统上采用了备取办法,每门词宗按要求取好若干数量的诗后,附其后再取三首。曰备取一、备取二、备取三。主办方在接到词宗的评卷后,若发现所取的诗有严重错误,或征询词宗意见,或不征询其意见,将备取的换上。如某词宗按要求取了七十首诗,五大句各一,录十首。委托方接到诗卷后,发现录三(录十首中,排在第三位的录)平仄失,委托方可将第四首录递为第三首,以此类推,第一首监变成第十首录,第一首斗变成最尾首的监。这样类推后出现排名最后的一首斗空了,这时,备取一即补为最后一个斗。但五大句取错怎么办?一般情况要与词宗沟通,由词宗定哪一首上,如沟通不便也只能以递进方法处理。由此可知,设备取是非常必要的,故笔者建议恢复备取做法。
了解了上述问题后,词宗具体选诗要怎么操作,有几道工序呢?词宗凭什么质量、特点、风格将“坯壳”取为五大句及录监斗呢?

词宗取诗时应备有几个容器,其一先装不合格(俗称“头门刷”)、有硬伤、犯忌的诗。凡出律,句式节奏不对,眼字不牢,对仗不工,动静虚实,有人无人,有典无典,总称个称,不类失衡,姓名不对,三足蟾,四排比,四字对,合掌,说理不通,生造词汇,偷来的诗(如偷前人律联八字,对联八字,今人旧句八字)统统剔出,放在第一个容器中,但确定“头门刷”的诗绝不能马虎,至少每首看三至五遍,待确定了“头门刷”的卷子后,在其卷中撕开一个小口,防止取的与未取的混起来,若回头再看,这类诗因有记号,就不会浪费时间。这是第一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推敲有疑问的诗,此类诗在看第一遍时装入第二个容器。有疑问的诗多数是生造词汇,僻典,偏僻的地名、人名及有典无典等。这时需要借助工具书,如《词源》《词海》《汉语大词典》《中国人名大词典》等。现在方便多了,电脑、手机皆可查找,但必须提醒的是,网络也会出错,主要还是靠腹笥贮藏。第三个容器,一装一见倾心的诗,二装质量中等的诗,三装取“斗仔”的诗。

“头门刷”刷去后,词宗要点一点合格的诗卷有多少,为的是掌握下一阶段取诗的宽严,做到心中有数。接着是确定等级,这是第三道工序。怎么确定等级?方法有三:一曰横取,二曰直取,三曰统取。

直取是将钟眼(与眼字组成的词组)直线排列归类取诗。如某诗局以“离、骚”为眼字,左右不移,钟眼有:离人/骚客、离情/骚体、离恨/骚魂、离人/骚鬼、离绪/骚魂、离卦/骚经、离愫/骚怀、离披/骚屑。还有吊眼类的:离有/骚难、离是/骚为、离难/骚及、离犹/骚难、离剩/骚传、离此/骚如等等。词宗将同样的钟眼归成一组,如离人/骚客一组,离情/骚体一组,吊眼的统归一组,先比较本小组的诗,然后再比较组与组优性者,好诗就筛出了。在分组比较时必须强调的是眼字的采用率,如离人/骚客有三十比,离曲/骚经只有三比,说明离人/骚客易组词,思维多一致,离曲/骚经较偏僻,在思维中属于少数,那“物以稀为贵”,在同等的意境下,眼字独特少数的较普通眼字的为珍。某诗局眼字是“声、物”二唱,人多以人物、事物等组词,个别吟友以“尤物”嵌人,在钟眼上先高一筹,大获全胜。

横取即打破眼字取法,以内容分组取。诗钟体式极多,但描写内容最广泛最灵活的为“折枝”,也就是嵌字体正格。诗钟先有嵌字正格折枝,继有“碎锦格”,再发展到别格,如汤网、勾股、唾珠、竹节格等。而京派多别格,闽派多正格,原因是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折枝”眼字少,组词灵活,描写内容广泛,作品质量高,分有言志、抒情、睹物、言状、论古、写景、叙事、讥讽、用典、咏史、说理等十几个方面。横取即将上述分组,写景一组,言志一组…… 其他方法与直取一样。

统取是打破横直取的方法,将诗统统合起来取。采用这办法的词宗有二种情况。一是不知有横、直取法,只要看顺眼就取上,此等取法可冠曰“乱取”(现在乱取的屡见不鲜)。二是才识超人,炉火纯青的老词丈,一眼即知诗好坏。好在那里,坏在那里,不必花工横直分组比较,但能达到此功力者,少之又少。

合格诗及精品选出后,那选为五大句的诗各有什么特点呢?折枝评取虽复杂,但不外“形神”二字。被头门刷的都是“形”未合标准,在“形”似的基础上再选“神”佳,也就是意境好的句子。品味折枝有以下说法,一曰神,神不超逸则呆;二曰理,理不充足则戾;三曰气,气不浑雄则弱;四曰味,味不隽永则索;五曰声,声不洪亮则哑;六曰色,色不鲜妍则醭。达到上述质量后,怎么与五大句对应呢?折枝对五大句评选是:元之气度,殿之豪迈,眼之纤秾含蓄,花之诙谐鲜艳,胪之新巧工整。

元之气度,即吟友们常常说的“元度”。元者,元首也,领袖群伦,高瞻远瞩,起点极高,字字不凡,神韵飘逸,卓而不群。故取元的诗往往都是爱国忧民,满怀抱负,抒发雄心,立意深邃,百读不厌,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往往是言志(言志与抒情往往难以准确区分)、言状、集句(以前,网络不发达,集句诗达到工整不容易,非饱学之才不可对上)的诗取为元,如1979年“人、海”四唱,林仁海之“遗仅一人犹负疚,庇虽四海不矜功",在三门正取中二门取元。此诗抡元,胜在上述的神超逸等。

殿之豪迈。指的是取为殿的句子要雄豪。因为折枝宣唱时唱的第一声是殿,要求殿的诗气魄浑雄,激越慷慨,壮丽恢宏,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故细腻温柔,香奁婉转,不愠不火的一概不在殿句考虑之内。如“三、六”三唱,罗明祥先生的“弥不六虚宁浩气,追能三古或淳风”得到三殿,即合殿之要求,也与上述“气不浑雄则弱,声不洪亮则哑”相吻合。

眼之纤秾含蓄。纤秾解释为纤细、丰腴、盛美之貌和富丽优美的文艺风格。含蓄指寓意至深,嚼之有味。故词宗以作意温柔,神彩绚丽,充沛哲理,耐人寻味,清胜绝妙,用字精细,造工细腻的用典、咏史,言状、写景的诗选为眼,如“花、烛”六唱,陈曦作“旦气已潜残烛下,春光尽洩万花中”得了二声眼。又如陈笃初“一、中”一唱,“一士名成诗案后,中原事过钓竿前”,出句用苏东坡乌台诗案,对句用严子陵富春垂钓,用典咏史,有叙有论,真可为“眼”之“坯壳”,与以上味求隽永相合。

花之诙谐鲜艳。指生动活泼,有趣幽默,引人发笑,打浑调侃,嘲弄取笑等。鲜艳指用字艳丽,光彩夺目。所以取花的诗多写景或“调皮”的诗。如“入幕蛾投残烛舞,散街蜂负落花飞”“试再景思吹烛后,譬同才育种花时”(花烛六唱),皆取几门花。这一类诗取花,达到色鲜妍之境界。记得近年某诗会,某词宗以写景诗取元,当场有一位老诗人问此词宗:您今天取的元,很有特色,以写景的为元。弦外之音,闻者皆知。
胪之新巧工整。指立意新颖,别出心裁,巧妙奇异,透彻工整,字字不空。所以说理、叙事、言状、论古的诗,多选为胪,如“三、六”三唱,何树远所撰“祸伏六宫终篡汉,变生三户始亡秦”。“花,烛”六唱,林钟雄先生的“生灭旨涵残烛下,盛衰理蕴落花中”,达到理足巧妙,透彻工整之要求,故各出了数声胪。

选为录的诗较好理解,是言志、抒情等各方面达到品次上等皆可为录。词宗可凭“横直取法”选出有代表性的佳作为录。

监差录一截了,但亦要求工整有味。监还有一个特点,有的诗意境、造句、组词皆臻上乘,但因遣字差一字或半字,略有欠工稳,取之为大句,又有不足,弃之又非常可惜。故有的词宗将其改一字后取监,有的词宗不改取监,所以有时印出的诗本,同一个作者的诗,会出现一字不同,即此原因。不过,一般地说,改动一字的诗,不宜取五大句。

斗,俗称“斗仔”,意为较小的容器(有人考证斗为酒杯),比喻不重要,末等之类。但斗亦不可轻视,大唱中能取得上斗,至少都达到“形似”的水平了。以前前辈诗翁鼓励后生曰,先争取作出的诗,每一比皆可取斗。若每比可取斗,说明功力达到一定程度了。若人家评论某人折枝水平曰,作的诗还未达到斗仔,这即说明此人未入门,基本功还不够。还有人评论某词宗,取诗时连斗仔都不放过,这说明此词宗治学严谨,取诗时宁缺勿滥。
取诗的最后工序是什么呢?笔者从先父处学来:如主办方要求选六十首诗,词宗将反复捡选的至少七十卷的诗,一首一首地排列桌面(所以笔者坚决反对在手机、电脑上“爬楼”取诗),将预先选好上中下三等的反复比较,从元开始,将预选好五大句诗卷并排桌面,认真又认真,谨慎又谨慎地确定,在取了录后,还要将录与五大句比较,有时预选的录比元句还好,反复对调是常有的事。

笔者在几十年的取诗实践中养成习惯:第一次看满意时,在诗卷旁画一个小圆圈,此为已获得取为斗的资格。第二次在一个圆圈的基础上大概占三分之二的卷子上加一个圈,为监以上的资格。第三次在三分之一基础上再加一个圈,为录以上的卷子,第四次,第五次即有的卷圈四个圈或五个圈,四、五个圈的乃是五大句资格,当然这圈子多的要反复看,有增有减,直至最后确定。这样省时省力,不易混乱,有兴趣者可试试。

杨文继先生在《七竹折枝摭谈》“折枝大唱词宗不好当”一章中写到:“能当上一个审慎平章之词宗,确实不易。为端正一代诗风,树立千秋楷模,诱掖导引爱好者走进色香具备,美妙骈臻之折技通衢大道,非只企望所有作者积极构思,踴跃投稿,其更主要乃仰盼各词宗善于甄拔筛选,正确评骘,做到精者存,粗者汰,庶免谬种四扬,秽物污染…… 词宗看卷各有各之爱憎心理,欣赏角度也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不宜错怪。主要在于欣赏者自身之善抉择,辨良莠,知取舍,从中便会吸收新鲜之营养料,以增进识别力之卓越,则工夫自能提高云尔”杨老作折枝七十余年,深谙此道,所云完全是肺腑之言,经验之谈,写出词宗心态、习惯、喜恶不同等,所以取诗有因词宗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等级。

选取折枝,当大唱词宗的确不易,诗坛上所说的“作诗难,改诗更难,取诗难上加难。”不是炉火纯青者,常常出错,留下笑话。君不见,现在诗坛流行着毛躁病,有的诗局取的五大句错三句,而且是低级错误的。故担任词宗者,不但要了解折枝的诸多禁忌,剔除硬伤,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及厚实的作诗经验,要熟悉折枝的写作手法、风格、特点、要点等等。深知折枝禁忌什么,提倡什么,不忌不提倡什么,了解重叠字,俗、拗、涩,吊眼,一吾体,三才相对,句内自对、流水对、四字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三四节奏,网络语言等等诸多诗钟知识。
由于篇幅关系,有的问题不能详细表述或一一举倒。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集著参考资料
1.唐景崧辑:《诗畸》,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台湾布政使署刻本。
2.黄乃江著:《台湾诗钟社团及相关组织考略》(1865--2014),2016年9月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3.杨文继著:《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4.王鹤龄著:《风雅的诗钟》,2003年9月台湾出版社。
5.肖晓阳著:《诗钟津梁》,2018年7月厦门大学出版社。
6.王国英著:《西园折枝诗话》,2016年版。
7.郑敏钟编著:《吟坛雅韵》、《篝镫漫笔》合刊,2019年版。
8.林幼泉辑:《雪鸿初集》,清光绪七年(1881年)刻版。
9.孙乾甫辑:《雪鸿续集》,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刻版。
10.陈海瀛著:《希微室折枝诗话》,1958年版。
11.郑丽生、萨伯森合著:《诗钟史话》,1963年版。
12.陈茅著:《浅谈折枝诗》,1993年版。
二、诗刊
1.《人海诗刊》,1979年。
2.《三六·花独》合刊。
3.《古空诗刊》,1936年版,林逢时序。
4.《青高诗刊》,1930年版,林步瀛序。
5.《离骚诗刊》,1987年饭。
6.其他诗刊十五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6 12:11 , Processed in 0.12316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