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回复: 0

探索杨旭楹联之美(代序)

[复制链接]

104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85
发表于 2024-1-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探索杨旭楹联之美(代序)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4-01-29 00:00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4008期


探索杨旭楹联之美(代序)

孙福奎

      河南西峡杨旭先生,怀一颗弘扬国粹之心,持一种挚爱楹联之情,凭一股非凡才气,师从常江教授、杨振生先生学习对联,致力于楹联非遗保护与传承、楹联产业探索与研究。他不仅担任《诗联家》杂志、《联斋》微刊主编,主编诗联集《成风化人润龙乡》等书籍,还出版个人楹联作品集《晨曦阁联稿》《虚静斋联稿》(一卷、二卷),创作各类楹联作品近4000副,多副作品被雕刻悬挂和获奖。最近,我带着敬佩的心情,赏读了他的部分作品,从中探索其美学价值。
      马克思说:“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产生‘质变’,产生了作为文学的根本性质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童庆炳《文学概论》)可见作为文学范畴的楹联,要给人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让人欣赏到一种美。这美既体现在内容上,又体现在形式上。而“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较,可以说把汉文化的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都用到了极致!”(杨振生语)
      综观杨旭先生的楹联作品,具有突出的美学特征,试概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熠熠闪光的思想美
      所谓思想美,指作品的思想性。即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和深刻性。思想美标志着楹联的主题高度,是衡量一副作品质量高低的首要标准。
      杨先生有些联作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从这些作品可看到一颗赤子之心,透露出的情感真挚感人,这种美好的情感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代表了广大读者的心声,极能引起共鸣。如“把楹联写在党旗上”联:
      明灯引路,五星照亮中国梦;
      舵手开航,一脉相承大治图。
      此联借党旗的形象,描绘了党的丰功伟绩,语言真切,站位高,着笔生动,内涵丰富。
      有些楹联表达了对革命英烈的咏颂。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有无数优秀儿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拋头颅洒热血,牺牲了生命。他们的伟大精神是宝贵财富,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作者用楹联对其进行颂赞,持笔弘扬正能量。尤其是作者的家乡西峡县,建国前涌现出许多革命英烈,他们带着灿烂光辉出现在杨先生的联作中。如“题白涛”联:
      用青春书写初心,矢志为民,革命精神光赤县;
      倾碧血挥燃金县,舍身救国,红旗信仰鉴忠心。
      白涛早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交通科长,辽西特区委书记,辉县、林县、金寨县、金东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1948年光荣牺牲,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者用深情之笔描述了故乡烈士的革命生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先烈的缅怀和敬仰。
      有些楹联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故乡的影子总萦绕在作者心里,可亲可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名胜风景、物产资源……通过楹联呈现出来,极其亲切。如“题西峡乡村振兴”联:
      特色靠农林,香菇、乳业、猕猴桃,无须照取,脑洞大开,齐刷刷克难致富,巧干多抓,誓把山村铺画卷;
      主题凭贸企,宛药、龙城、西保冶,有样可参,思维广拓,美滋滋决胜脱贫,生津造血,定将政策暖民心。
      作者把家乡绘成一幅美丽画图,家乡的振兴和变化牵动人心,鼓舞斗志。
      有些楹联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讴歌劳动者,是杨先生楹联中的重要内容,咏颂对象涉及各行各业。如“题环卫工人”联:
      戴月兮,披星兮,年年岁岁,身兮小小;
      栉风也,沐雨也,暮暮朝朝,心也煌煌。
      环卫工人工作平凡,奉献巨大,心灵崇高,作者着笔有深度。

二、鲜活生动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美,指艺术形象中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意境美是艺术美的基本要素。近代意境说的集大成者王国维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见意境之于诗词的重要性。楹联亦如此,如果楹联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楹联的艺术美和联意美。可以说,意境美是楹联创造中重要的中心环节,材料、语言、形式,通过打造美的意境,完成对思想内容的成功展现。意境的打造失败,楹联的质量也就落空。
      杨先生的楹联大多具有优美意境,其手法让人点赞。如“题立夏”联:
      柳絮轻,荷花艳,袅袅暖风铺翠意;
      蛙声急,燕影忙,霏霏细雨裹幽香。
      此联借助柳絮、荷花、暖风、蛙声、燕影、细雨……各种物象巧妙搭配,将形态、声音、动作等融合一起,构出翠意、幽香的画面,意境细腻婉约逼真,可听可视可嗅,进入人的感官,从中感受立夏节气的绚丽。再如“题杨树”联:
      身高扎地,不怕影能照短;
      干直冲天,何妨风可吹斜。
      此联依据杨树的特点,写其身高、干直和扎地、冲天姿态,并用“不怕影能照短、何妨风可吹斜”拓展语句,塑造出恢弘大气豪放的意境,形象地呈现杨树高大挺直,顽强不屈,正直、正义,富有生命活力的精神。再如“悼刘太品先生”联:
      悲也,噩耗传来,月悼泣鹃啼,泰山倾巨纛;
      痛哉,英魂遽去,风追伤鹤唳,联界殒宗师。
      此联用月悼、鹃啼、风追、鹤唳等意象,配以悲也、痛哉、噩耗传来、英魂遽去、倾巨纛、殒宗师等词语,精心组合,呈出悲痛哀伤思念的意境,表达了对先生去世的哀悼。

三、寓意深刻的哲理美
      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让人了解这些原理和道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综观中国古代许多诗人,作品中都蕴含着深刻哲理。杨旭先生的不少楹联,学习古诗词优秀传统,呈现出具有特色的哲理美。如“题安隐寺”联:
      寺前流水识禅心,一尘不染;
      塔后浮云知佛意,万法皆空。
      此联借题安隐寺,呈出人生哲理:要懂得禅心,除去私欲杂念,像流水一样一尘不染;要修得佛意,不图虚名,看轻荣辱功利。联语借物寓义,说理真切,发人深思。如“题李叔同”联:
      习文,习艺,奇珍供世眼;
      修佛,修仙,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此联上联写李叔同习文习艺,取得非凡的艺术成就。下联写李叔同后来剃度为僧,修佛修仙,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联语表面看是赞扬李叔同,实际上勉励人们向大师学习,力求在技艺和人品节操方面达到新的境界。再如“题诗”联:
      言之有物,笔之有韵,文之有意哉,有法当无法;
      思乃无形,悟乃无踪,赋乃无穷矣,无为即有为。
      此联写作诗,下笔应有物、有韵、有意,且有法当无法。延伸到对客观事物的领悟和理解,要无形、无踪、无穷,且无为当有为。这些富含哲理的语句,肯定会对读者有所启示。
      楹联中呈现哲理美,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用艺术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其教育效果十分突出。

四、多姿多彩的语言美
      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语言是第一要素,是楹联写作的基石和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深刻的主题、典型的材料、规范的结构、活泼的行文、焕发的文采,都要通过语言呈现出来。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好的楹联作品。综观杨先生的联作,语言极精彩,呈现许多特色。
      首先是语言简洁精练。如“赠梁文清”联:
      文光化韵,扬葩振藻;
      清气萦诗,溅玉喷珠。
      联中的两个偏正词“文光、清气”,四个动宾词“扬葩、振藻、溅玉、喷珠”,把被赠者的诗联才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干脆利落,毫无赘语。
      其次是语言朴实无华。如“题芒种”联:
      穗黄金灿灿,粒粒金珠忙百姓;
      秧绿玉油油,梯梯玉韵染千畴。
联中的语言通俗易懂,把芒种时节的庄稼和农民劳作景象描述得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在作者的联作中,无一不具备这特点,看不到生僻晦涩之语,只有人人皆懂之辞。
      再次是语言生动形象。如:“题高山流水”联:
      高山摘月影;
      流水洗星光。
      联中的“摘月影、洗星光”,通过“月影、星光”的陪衬,把高山与流水跃然纸上,描绘得有声有色。摘和洗字,富动感,有情趣。
      作者的语言富有色彩和韵味。如“题兔”联:
      肥肥嫩嫩一身白;
      涩涩羞羞两眼红。
      联中的“白、红”,以鲜明的颜色词描出兔的特征。“肥肥嫩嫩、涩涩羞羞”,以韵味十足的词语绘出兔的姿态,耐读耐品。
      作者的语言富表现力。如“题龙”联:
      头似驼,耳似牛,项似蛇,爪似鹰,潜水飞天,九霄星宿;
      角如鹿,眼如兔,鳞如鲤,掌如虎,布云兴雨,四海君王。
      此联运用比喻,把龙的形象呈于面前。再如“题西坪十大碗”联:
      西坪十大碗,美味能招云外客;
      韩府百年鲜,清香可引月中仙。
      此联运用夸张,把西坪十大碗表现得魅力无限,让人垂涎。

      综上所述,杨旭先生的楹联在思想内容、意境、哲理、语言诸方面呈现出难得的艺术之美,其作品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殷切希望杨先生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2023年12月5日于双鸭山寓所
(原载《楹联艺术家》杂志)


孙福奎,1945年出生,原籍山东莱州市,现住黑龙江双鸭山市。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为中学副校长。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楹联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对联》《诗联家》《楹联博览》《黑龙江联坛》《临清楹联》等报刊,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对联中国》《黑龙江省文学艺术名人》《运河联声诗联选》《党旗颂》《中华楹联2021年度优秀作品集》《中国当代楹联评析》等书籍。中华楹联、运河联声主评,上海高行诗社顾问,联斋特邀评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16 23:53 , Processed in 0.11710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