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5|回复: 0

赏析杨旭挽沈鹏楹联

[复制链接]

104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85
发表于 2023-8-2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赏析杨旭挽沈鹏楹联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08-28 00:02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518期


赏析杨旭挽沈鹏楹联

杨玉才

      适才,有幸读到河南杨旭先生的一副哀挽联。挽联,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慰勉,挽联属于专用联,撰写时不仅要求感情真挚,且不能通用,必须切合逝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品读杨旭先生写的这副挽书法泰斗沈鹏先生联:
      九秩痴书,映红墨海十分,戴孝白宣传噩讯,北斗闻来,尊老乘云寻逸少;
      三余吟草,撑起诗坛半壁,披纱彩笔洒哀情,南天望去,先生驾鹤谒青莲。
      沈鹏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国务院定为突出贡献的专家,一生以笔为旗,以文书志,令人羡慕!品读此联,纯以意象笔法行文,其悲其情尤当完备,否则,易沦于说教之流,又或流于文字堆砌之表,此联不然,上联言其书法造诣之深,下联曰其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的辉煌硕果,极为贴切,极为感人,拉古人作衬,不独拘泥于一处空间;格调、布局皆高,句法纯熟有势,衔悲衔痛,同时亦有言外之意。书圣王羲之字逸少,诗仙李白号青莲居士,用典巧妙分布于上下两联尾,意境大出,妙不可言也!
      纵观全联,对仗工整,对句精巧,字字不虚,言简意赅,联意隽永,自然天成,从众多的挽联中脱颖而出,真乃是佳作也!读罢杨旭先生的此联,如见逝者一生一世,一举一动。沈鹏的行草和隶书刚柔并济,摇曳生姿,富有时代感,是当今书坛最具有代表性的书风典型,赵朴初先生则赞称他“大作不让明贤”;中华诗词刊物多年来封面或封底多是他自吟自书条幅,使书刊气韵大增。记得我南方云游时,于玄武湖边多处见到他的书法石刻;在塞北大庆市也常常见他墨宝,例如:大庆市实验中学,大庆市实验中学二部,大庆市工人文化宫……等等牌匾均出自沈鹏先生之手,从而可见遍及全国各地。
      先品读这副挽联的上联:“九秩痴书,映红墨海十分,戴孝白宣传噩讯”,从中看出逝者生前痴心于书法,九十高龄持之以恒!这里的墨海乃双关语,可指其用的大砚,也暗指书海。典出于古人诗:“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墨海”,又:“放着待书的宣纸、墨海和墨”等等,不一而足,不胜枚举!更蒙太奇的是,白宣能为逝者披麻戴孝,作者用了借代、夸张的艺术修辞手法,曲折地表示自己的哀思;“红”与“墨”色彩搭配无形中醒人眼目,也是本联的一个亮点。“北斗闻来”,又是一个双关语,可指自然的天上北斗七星高照,也可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北斗后面加了闻、来两个动词,拟人化了;盖因,由前面四个分句的充分叙述,完成了顺理成章的过渡,事物发展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尾七字律诗句用书圣王羲之典故收结了上联,真乃神来之笔!
      再说下联:上比着重其书法成绩,下比差开,诗书合璧,这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也是艺术融合的高级形态。九秩对三余,数字准确,痴对吟,两个动词用得好,书对草,字面上工稳,但各具其意,读者自可心领神会。沈鹏先生的《三余吟草》《三余续吟》《三余再吟》三部诗稿,在当今诗界很有名,读之宛若唐诗宋词,不愧为杨旭先生在下联中说:“撑起诗坛半壁。”逝者如斯夫!人们对逝去者的怀念依然强烈,联中用“披纱彩笔洒哀情”,足可以表达无可言语的哀思,这七个字,诗意化了,我想沈鹏先生在上苍听见,也会回眸一笑,屈指点赞!“南天望去”,南天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天上神器,也是中国神话的具体象征,我想作者的“南天”是指南天门,北斗对南天皆是天上的物体,望、去也如上联的闻、来,是两个动词组合,也可以看成是两个单词自对。望什么呢?谁望呢?作者没说,从而给读者一个思维的空间,朦朦胧胧,从而造成了朦胧美。尾句若豹尾横空一扫,铿锵有力!先生驾鹤谒青莲的造境含量太大了,李太白诗作中自称“青莲居士”,表达了对隐居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向往,彰显了个人的独立、豪放和不拘一格的个性。沈鹏先生寻之谒之别有情衷。
      纵观逝者的书法、诗词均属豪放派;纵观作者的这副中长联亦然!前后呼应,典雅庄重,自然生色,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一副挽联。


杨玉才,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祖籍山东汶上县,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大庆市诗词联学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庆铁人楹联指导教师,肇源诗词协会顾问。诗词联多次获奖:曾在《中华诗词》杂志社主办“华夏杯”全球华人诗词大赛中,荣获优秀奖;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奖项,荣获文学金奖;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楹联年度百名获;荣获《获鲶鱼沟诗词》大赛一等奖,曾被国务院邀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招待会。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副主编:徐文德  江孔顺
  邮箱:xixiayx@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16 23:53 , Processed in 0.10587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