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0|回复: 0

【名家联作】山西临县风味香舌尖系列联(山西 张兴贵)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5988
发表于 2022-12-25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山西张兴贵近照



      【个人简介】张兴贵,男,山西临县人,教育工作者,现为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副秘书长,联都论坛顾问,先后在国内征联中获奖300多次,发表楹联论文30多万字,有40多副对联悬挂于各地风景名胜区,多次出任国内征联评委。2015年以来,用以楹联为主的国粹文化打造了临县两个大型酒店文化。2018年秋季,到临县一中工作,致力于楹联进校园的探索,2019年秋季,在临县一中附属崇文学校,创建崇文国学讲堂,开始系统地在校园实施楹联进课堂。



临县风味香舌尖系列联



文\张兴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创造一方文化,这文化就包括饮食文化。临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繁衍,夏属冀州,周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时属赵国,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属太原郡。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临水县,属西河郡。此后几易其名,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为临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临州降为县,属太原府,临县之称由此而定,至今未变。



    几千年来,临县人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许多小吃闻名遐迩,故选择本人特别喜欢的部分临县小吃题而成联。



之一:油锄片

得特色手工,想起锄,烧成饼;

做祖传生意,揭开鏊,流出油。



之二:葱油花卷

搓揉发酵面团,拧就花型,蒸出一笼香日子;

咀嚼酥甜葱意,留于味蕾,生成百姓好心情。



之三:糊煎

不嫌圪搅,从一个勺中,流成匀称。

备受煎熬,在百家灶上,熟到圆融。

注释:疙搅,临县方言,搅动的意思。



之四:题炖羊肉

炖一锅嫩肉新香,沐一丝故土风,尝一口鲜汤,难得一闲,当知食欲一开,岂止是一时痛快?

逸几缕微酥热辣,拉几句家常话,备几杯小酒,已经几饮,无奈馋涎几滴,不能消几许贪婪!



之五:粉条

溯脉寻根为土豆,缘在农家,亦菜亦粮,卖钱难得好身价;

脱胎换骨到今生,味香宴席,有宽有细,送礼可传真友情。



之六:豆腐

磨砺见精神,软到韧时,秤钩马尾皆无奈;

品尝滋韵味,嫩成绵处,本地他乡都有求。

注释:临县豆腐,远近驰名,尤以软韧著称,故有“马尾提豆腐、秤钩钩豆腐”而不烂的美誉。



之七:钱钱饭

伴小米熬成,有饭在锅,坡上人家无菜色;

与炊烟走起,流香向远,梦中游子嚼乡愁。

注释:钱钱,就是将黄豆(临县人习惯称呼为黑豆),捣成分币一样的形状,与小米一起熬成饭,就叫钱钱饭。



之八:枣糕

与红枣同蒸,热到心中,切开总是层层好。

共清香合德,置于碗内,吃罢还思块块黏。



之九:抿尖

豆面出心裁,抿成活泼泼虫虫,亦尖亦短;

农家享口福,捞起黏糊糊味味,不弃不离。



之十:恶(谐音)

难说写为何字,有素有荤,他乡少见吾乡食:

只能读做谐音,又坚又软,世味常滋口味香。

注释:恶,是临县的一种传统面食,究竟写作那个字,说法不一,流行的是与“恶”同音,所以也就尊重风俗习惯,这里写作“恶”,但实际绝不是这个字。



附录:



临县地方面食“恶”应为“疙”



文\张兴贵



    临县有一种地方面食小吃,就是在土豆泥、胡萝卜泥中加入淀粉、少量白面,以及各种调料,揉和均匀,擀成圆形厚饼状或拍成长条状,在蒸笼中蒸熟,再切成或方或斜的小块(一疙瘩、一疙瘩的意思)食用。



    目前,临县几乎所有人用谐音法将这种食物叫做“恶”,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仅是谐音的文字写法,临县人都知道指的是什么。当然,也有人曾经探讨过这种食物究竟应该写作哪一个字,可惜没有深究,也就以讹传讹,见惯不惊了。



    昨晚,一时兴起,给临县的许多地方小吃题了联,其中就有这种食物,我写的就是“恶”,当然在括号中注明,用的是谐音。



    我将这个联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后,收到文友“涛声依旧”的回复,该文友是一个具有严谨学术态度的书法家与联家,他说,被许多人称为“恶”的临县面食应该写为“疙”,就是疙疙瘩瘩与一疙瘩一疙瘩的意思。他说,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很清楚。这本词典解释“疙”,明确说:北方的一种面食。



    我手头暂时没有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我百度了一下“疙”字的基本释义,得到以下信息:



    其一:小球形或块状物,面疙瘩。



    其二:疙瘩汤,带汤的面食,将面粉用水拌成面疙瘩,放入开水锅中,煮熟连汤吃。



    其三:疙疙瘩瘩,也作“疙里疙瘩”,意思是不平滑很粗糙。



    结合临县的这种食物的特征:一是食用时,的确是切成一块一块(方言习惯说:一疙瘩、一疙瘩);二是这种食物的确很粗糙;三是临县的确有一中面食汤其实就是疙瘩汤(临县人习惯叫做“伴掐汤)。



    另外,在我老家,这种食物也有人说为“ge”,与“疙”的发音相同。



    依据上述内容,我认同文友“涛声依旧”的观点:被习惯性写作“恶”的临县面食小吃,应该写作“疙”,因为从形状上来说,“疙”更形象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24 18:42 , Processed in 0.11090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