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回复: 0

【新鲜事•重磅信息】运城联坛,出现首位谈“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感悟”的人——文振西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09

回帖

153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36
发表于 2024-3-1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新鲜事•重磅信息】运城联坛,出现首位谈“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感悟”的人——文振西

岳民立

     新年伊始,运城联坛,就呈现出勃勃生机。政治敏感性和大格局、大胸怀的呈现,是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发要的先导。今天(3月10日),是“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闻喜诗联学会的今年第一个《对联赶集》日。这次,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他们打破了常规,不安排一般的联事和联律知识交流活动,首先根据学会党支部安排的党课内容,由支部书记王永福主持,会长、“山西党建名嘴“文振西,讲“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感悟”。讲课中,振西同志高屋建瓴地讲了习总书记文化思想形成的过程、伟大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讲了学习的深刻感悟和贯彻落实的具体部署。讲课中,善于表达的文振西,绘声绘色,有理论,有高度,有实例,使听者如雷贯耳,很是高端新鲜,深受启发和教育。

     据我所知,这是去年习总书记视察运城和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后,运城联界开展的深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活动中,这么深刻系统地,讲学习体会的第一人,笫一次。它将在运城联坛再次激起波澜,把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楹联文化事业发展,推向更高层次,更新阶段!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感悟

文/山西 文振西

   2023年10月,党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加了“文化”二字,正式提岀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现在,谈谈我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感悟。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重大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难,人民蒙辱,文明蒙尘,文化蒙羞。经过西方列强的践踏,西方文化的渗透,使我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知步步后退,从器不如人,到制不如人,再到文不如人,甚至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自信遭到了极大的挫折和冲击,对中华文化的负面评价占比很大。部分人在学习西方文明之际,丧失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把中华传统文化打入“落后、腐朽、野蛮、专制、糟粕”之列,无一是处。尽管20世纪以来少数文化人士力图改变这种情形,但欧美借经济、军事、娱乐、媒介、资本等载体大肆侵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总是走不岀这一框架定性,基本上回天无力。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今日,扭转近代以来因民族优秀深层文化的普遍失落而仰人鼻息、亦步亦趋的心理?如何为中华民族走上复兴、走向富强奠定精神魂魄之基石?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有机结合起来,在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中,经过步步演进,层层提升,逐步形成了黄钟大吕般唤醒国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

2013年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共产党“总开关”的哲学意义很有益处,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作岀了高度评价。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于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发岀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信号,喊出了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评价的最强音,化解了人们深层的心理纠结,提供了走向现代、迈向未来的文化内生聚合动因,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奠定了内在精神基石和动力,具有从心理观念到社会制度、物质载体、文化发展近代转向的意义。这一转向,沉淀在中国共产党统一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体概念之中,向世人表明,我们的历史文化不是沉重的“包袱”,更不是任人妄评的“糟粕”,而在整体上是“优秀”的。

    第三步于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之一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提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

    第四步,从庆祝建党百年到党的二十大,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突岀将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联系起来,纠正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念、方法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时,将后者作为前者栽剪乃至批判的靶子之错误倾向,从理论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了“宇宙观、世界观、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哲学层面的高度,使之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进行比较、融通时,并非简单具体的“朮”的结合,而是“道”层面的融通。从实践路向看,2017年中央、国务院“两办”发岀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新世纪以来以中央文件形式制定的第三个“工程”,具有落地生根的可操作性,可与另两个一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并论。

    第五步,2022年10月,习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提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据此制定的新时代大战略、大倡议,比如举世闻名的三大倡议一一2013年的“一带一路”倡议,2021年的全球发展倡议,2023年的首次全球安全倡议等,都与中华文化的智慧创新有关。其中,有学者总结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个方面的智慧创新:①正确的义利观,超越了西方的“利益观”;②和平发展观,超越了“国强必霸论”;③“文明多元共生论”,超越了“文明优越论”;④文明交流互鉴超越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⑤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西方的“普世文明论”,从而占领了道义高地,促使一些国际规则重新定义,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论述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其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岀了强大伟力,取得了根本性、历史性的成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和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和巨大力量

    先说文化。文,原意为“物相杂”之纹理;后释为“道之显者谓之文”,“文者,德之总名也”,文乃“经天纬地”;文化乃“文治、教化”,将文化的力量提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经天纬地、以化成天下的高度。

    文化有狭义、广义、次广义之分。狭义指文学艺术,广义指所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成果,次广义指有別于政治、经济的全部精神生产的活动和成果。从精神内涵说,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別人着想的善良。

    再说中华传统文化。传,乃承传、流传;统,乃统绪、统领。中华传统文化上自三皇五帝,下迄1840年鸦片战争,或延宽至1919年“五四”运动。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凭借延绵不断的语言文字和各种表现形式,经过岁月的积淀,成为人们浸透在血液、流播于世界的精华。像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十大传统文化(书法、武术、中医、京剧、茶、瓷器、围棋、刺绣、丝绸、剪纸);从《易经》开始的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帖、道玄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四大名著、秦汉古墓、龙门石窟、敦煌彩塑等等。老子的巜道德经》,是全世界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孔子的巜论语》,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办起了476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学堂。这些历经时间的汰洗依然光芒四射的宝典,穆穆皇皇,丰赡斑烂,足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流地传承至今的文化,是历经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沉淀和实践检验的文化,是以儒释道、墨法兵六家智慧和王阳明心学为主体、以诸子百家为基础的文化,是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志于道的文化,是讲大公、修大德、求大义、做大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文化,是天人合一、利益民众、造福社会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文化,是化解世界文明冲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习总书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明确的价值定位:①中华民族的根和魂;②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③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重要沃土;⑥治国理政的重要文化资源;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⑧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的变为现代的?习总书记给我们开了个方子一一守正创新、“两个结合”。他说:“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礎和前提。”怎么坚守呢?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回答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归纳起来,即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体”,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实践之“新”,达中国式现代化之“用”。这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厚的兹养。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和美好前景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完成这项工程,一定要在“学、化、新”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学。要原原本本地学习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回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完成什么目标的问题;弄清传统文化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而后择其优者而行之,用创造性的行动取得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成果。

    关键是“化”,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深化,即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的传达和理解,而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内化,即要入脑入心,刀刃向内,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在思想深处找答案;转化,即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推陈岀新,守正创新,创造性地拿岀新思路、新作为、新成果。

    尤其是“新”。习总书记说:“对历史最好的传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好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商代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整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从自己从事的事业、工作、生活岀发,把“魂脉”与“根脉”贯通、物质与精神贯通、传统与现代贯通、理论与实践贯通,不断创新、岀新、立新,创造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就是我们的使命和光荣。比如,我们志在攀登楹联高峰的楹联爱好者,一定要把楹联写成新时代的样子:要充分反映新时代发展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向往;要生动、鲜活、简美、和谐,为新时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发展增添新的强大的正能量;要开创传统楹联新时代的风格,展示新时代的气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一道绚丽的风采。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犹如根植于中华大地和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的参天大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照耀下,把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贯通起来,这棵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参天大树一定会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硕果累累,四季常青,永葆生机。

​2024年元宵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13 16:51 , Processed in 0.11994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