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回复: 0

赏析杨旭题中医院楹联

[复制链接]

972

主题

0

回帖

935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351
发表于 2023-11-2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赏析杨旭题中医院楹联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11-27 00:01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795期


赏析杨旭题中医院楹联

刘科元

      中华民族文明的四大国粹是什么?当然是:一、中医药;二、书法诗联;三、武术;四、京剧。撇开后二者不说,我沉醉于中医药传统文化已将近半个世纪,虽无大的造诣,但中医药整个理论体系理、法、方、药及它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观点,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辨证立法处方用药,攻破了一道道难关,使一个个患者解除痛苦,甚至活生生地把个别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地炫耀自己,这正是中医药学的伟大与神奇之处!
      大家都知道书法诗联文化亦是国粹,如果说你给中医院大门撰写楹联,该怎样立意构思呢?先来看河南杨旭先生撰写的这副楹联:
      杏林竞秀,一片红心,望闻问切,济世行医师仲景;
      橘井含香,千般妙手,丸散膏丹,惠民疗疾效时珍。
      联内择录了两个医药典故: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出自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的故事,据《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橘井,在古代被视为中医药的代名词,被后世当做医药的象征。在葛洪的《神仙传》中有一则关于橘井的医疗传说,讲述了橘树叶和井水可以治疗疾疫。民间有一位名为苏耽的仙人,在成仙之前,他嘱咐母亲在大疫来临时,庭中的井水、檐边的橘树可以治疗疾病。人们相信,喝下一升橘叶的水,可以医治一人。因此,在古代,各医家常以橘井为自己的著作命名,如《橘井一勺》等。
      联内又择录了两个医药人物: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东汉以前,逸散于民间的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从而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称为中医学的鼻祖。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对明清时期“瘟病学说”的创立,和三焦辨证,营卫气血辨证,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为传染病的病因辨证和治疗有了指南。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被中医界推为经典之一。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江西、河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二十七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用典为此联的成功之处和出彩之笔,足见杨先生历史文化知识的渊博。“杏林”是中医学仁心仁术的典故,“橘井”是医药学济世活人的典故。张仲景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人,李时珍是中药学界的发展开拓鉴别取证的杰出贡献者,如果是把两个典故和两个人物的历史功绩颠倒或差开,这副楹联就是失败的!不是你任意想象说个典故都行,或许有人认为合掌了!望闻问切是中医学的诊断手法,是理法方药的依据,所以,上联对应的“师仲景”。丸散膏丹是中医治疗使用的药物剂型,因而,下联对应“效时珍”。
      楹联是诗词化了的精髓,所以,词性的对仗,结构力求完美,杨先生题中医院的联不失为我心意的一块美玉。


刘科元,山西平陆人,1956年生,高中文化。1973年底毕业后代理民办教师,从教初中数学三年余,1976年参加县赤脚医生培训班,连实习一年多,至今从事乡村防疫保健医疗卫生工作,善长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18 16:54 , Processed in 0.11343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