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回复: 0

联论‖张延华:行百步者半九十——乔应甲《半九亭集》对联中的哲学思想探析之一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09

回帖

153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36
发表于 2023-11-3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行百步者半九十——乔应甲《半九亭集》对联中的哲学思想探析之一
张延华

乔应甲 (1559—1627),字汝儁,号儆我,民间尊称乔阁老。山西省临猗县张嵩村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北襄阳府推官、四川道监察御史、淮阳巡按、浙江道监察御史、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恊理院事、御史大夫陕西巡抚、南京都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等职。位至朝廷二品大员。

乔应甲是明末一位值得称颂的政治改革家,一代廉吏名臣。他为人刚正耿直,不阿权贵。为官清正廉明,严肃法纪,反贪肃奸,除暴安良,革故鼎新,祛弊兴利,赈济灾民,政绩卓著,深得人心。在阁部相争、朋党倾轧、皇帝昏庸、宦官为祸、外族侵扰、国难民忧的明末,乔应甲又是一位清醒睿智的思想家与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计有《便民实政》、《三实奏章》、《看山集》正续、 《难焚草集》、《咫园诗集》、《半九亭集》等。

明天启6年(1626),乔应甲被皇帝任命为南京都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他看到此时明王室皇帝昏庸,宦官弄权,朋党为祸,国难民忧,实在无力回天。为了保持自己的高尚德操,两次上表朝廷,以年老多病不堪重任为由,毅然辞去高官厚禄以新衔致仕回家。在无官一身轻的隐逸之乐中,精心整理起自己一生呕心沥血的对联作品,成就了一部足以改写中国楹联史的恢弘巨著——《半九亭集》。同时,也由此实实在在把自己推上了“中华联圣”的历史宝座!

一、意味深长

何谓“半九亭”?乔应甲用一副对联的上联做了言简意赅的解释:

亭名半九,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而末路之难,不可不慎也。

正如陈树德教授《伟哉!乔阁老!》一文中所述:“阁老一生,践廉政而奋斗,为民生而奔走,与贪腐作交锋……但一切努力,也许常常功亏一篑,失败就在即将成功之际。于是深感‘最后百分之十’的艰辛,这才以‘半九’为名,‘以警示末路之难也’!我们要理解阁老撰写《半九亭集》的深意,明白这一点,也许是很必要的。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半九亭集》就是一部用对联写成的《醒世恒言》。”

乔应甲在《半九亭集》中用对联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大德不官,莫谓雕虫矜著作;

匹夫有志,长留正气壮河山。(详解见《中华千古第一联》)

日月居诸,半九亭前无玩愒;

古今经典,函三楼下好吟哦。(待《探析之二》详解)

“日居月诸”,汉语成语,意思指光阴的流逝。出自《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成语本应为“日居月诸”,乔应甲为了适应对联的“仄仄平平”的声律要求,改成了“日月居诸”。

“玩愒”(kài):“玩岁愒日”的略语。谓贪图安逸,旷废时日。

上联的意思是时光在不断流逝,坐在半九亭前不能贪图安逸,旷废时日。

莫把初心改;

当思末路难。

芸窗内,收古今绝艺;

斗室中,绘宇宙奇观。

芸窗:即书斋。古人藏书用芸香避蠹虫,故借芸以称书斋。收古今绝艺:即藏古今绝艺聚天地精华之意。

斗室:指狭小的房间。绘宇宙奇观:即描绘整个世界的奇迹壮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高远的志向与广阔的胸怀,透射着作者豪迈的气慨与恢宏的理想,给人以感奋与鼓舞。

半九亭前惊九仞;

函三楼下警三余。(待《探析之二》详解)

九仞:六十三尺。一说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极高或极深。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一个汉语成语,九仞:极言其高;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惊九仞:惊叹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二、历史典故

“行百里者半九十”: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原义是走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常用以勉励人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松劲。

相传,秦王嬴政依靠秦国几代积累的强大实力和天然的有利地形,加之实行了“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几年下来,六国有的被破灭,没有灭亡的也被大大削弱。眼看着统一中国的大局已定,此时,秦王嬴政逐渐懈怠下来,把政事交给相国处理,自己却在宫中寻欢作乐,享受起来。一天,有一个年近九十岁的老人,从百里远处赶到京城,让侍卫通报一定要进宫面见秦王。嬴政觉得蹊跷,便亲自接见了老人。进宫后,嬴政问道:“老人家,你这么大年龄,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吧!”老人回答说:“是啊!我从家乡出发,赶了十天,走了九十里的路程;又赶了十天,才走完了最后的十里路,好不容易赶到京城。”嬴政听后笑道:“老人家,你算错了吧?起先十天就走了九十里路,后来的路怎么能走了十天呢?”老人回答说:“走头十天时,我一心赶路,精力充沛。但走了九十里以后,一方面实在觉得很累,另一方面也觉得没有多少路了,所以就放松下来,那剩下的十里路,似乎越走越长,每走—步都要花出许多力气,一直走了十天,才到了咸阳。这样一算,前面的九十里路,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嬴政点点头,又问:“老人家赶了那么远的路,如此辛苦地来见我,一定有什么重要的话想对我说吧?”老人回答说:“我就是想把这走路的道理禀告大王。如今,我们秦国统一的大业眼看就要完成,但我觉得这就像我要走一百里路而已经走了九十里一样,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看作是事业的一半,还有一半需要更大的努力去完成。如果现在放松下来,那以后的一半路就会特别难走,甚至会半途而废,走不到终点!”嬴政听后很受震动,谢过老人忠告,从此再也不敢松懈,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统一六国的大业上去,最终完成了一统中国的大业。

三、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谆谆告诫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并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重要论断,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忧患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第10次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主讲“新年第一课”: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如此,越要预防被暂时的成就冲昏头脑而迷失方向,越不能放松警惕和自我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以“行百里者半九十”警醒、劝勉全党,可谓正当其时。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全党乘势而上、积极作为、持之以恒、继续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继续奋斗。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警醒的意义:

首先,应该树立“行百里”的远大目标雄心壮志!

歌德说,人生至关重要的事是有远大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雄心壮志。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这样的话: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

诸葛亮《诫外甥书》说的好:“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即使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高一语文必修的课文——宋代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说明只有胸怀壮志理想远大的人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价值!

中华联圣乔应甲如果没有“大德不官,莫谓雕虫矜著作;匹夫有志,长留正气壮河山”远大理想,怎么会做到“日月居诸,半九亭前无玩愒”,假使没有“芸窗内,收古今绝艺;斗室中,绘宇宙奇观”的雄心壮志,怎么能够从而成就“足以改变中国对联文化历史”登上“中华联圣”宝座的终极荣耀?

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立功”“立言”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立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却是人人只要愿意,应该都是能够做得到的!

从反面来说,假使一个人失去人生目标,整天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庸庸碌碌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或连一下钟也懒得撞,碌碌无为稀里煳涂虚度光阴,他的人生也只能是如行尸走肉般,终将一事无成!

第二、要有脚踏实地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干精神。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说:“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这句话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富贵福泽这是老天和前辈给我们带来的优裕生活让我们生活得舒服安逸;而“贫贱忧戚”却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磨练我们的决心,最终成就我们的崇高理想,完成我们的辉煌成就。这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含义。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对成功者的指点与劝勉,同时也是对失败者的感慨与叹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他有着坚强的意志作后盾,对自己所进行的事业,能百折不挠,愈战愈勇,能在起始时有明确的目标,更能在最后阶段有彻底胜利的信心与实力。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对事业往往就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怀着侥幸与盲目的意念去行动,起始时既没有夺取胜利的信心,后阶段更没有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可以说是从始到终,心中没数。

第三、要永远不忘初心善始善终

《诗经》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引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们多有善始,却少有善终。做人、做事有好的起步并不难,但很少有能坚持到底的。一般说来,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往往容易失败,如果是这样,则殊为可惜。事情快要完成时,人们经过此前的种种努力,往往容易产生懈怠情绪;而成功在望,骄傲情绪也往往容易滋生。事情进行到最后时,往往积聚了更多的矛盾与困难,“末路之难”是必然的。细细品味《诗经》此言,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警示。在日常生活中,中华民族先哲们深深体会到事业成就之艰难,越到最后阶段,往往越艰难,越容易失败。

《尚书》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要堆一座九仞高的山,就算只剩最后一筐土石没倒上去,山的高度也达不到,仍然意味着失败。孟子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想有所作为就好比挖井,就算挖得很深,只要见不到泉水,仍是一口废井。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老子很深刻地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是一种砥砺,希望人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突破“末路之难”的瓶颈,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如老子所说“慎终如始”。只有不忘初心,不忘起始时的明确目标,以坚强的意志做后盾,百折不挠、越战越勇,才能在最后阶段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艰苦奋斗的实力,从而取得最终胜利。据《论语》记载,孔子弟子子夏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这与老子所说“慎终如始”、庄子倡导的“善始善终”一样,都是强调始终如一。只要持恒坚守、不屈不挠,就能破除“末路之难”。

“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人们时刻牢记目标尚未达成,绝不可放慢脚步,也不能低估困难;相反,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实,要克服这个问题也不难,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志存高远。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把追求的目标转变为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动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目标变为现实。

中华联圣乔应甲告诫我们“莫把初心改;当思末路难。”“半九亭前惊九仞”当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座右铭!让警钟长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13 07:34 , Processed in 0.09686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