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回复: 0

古代县衙的楹联文化【作者:梁博】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6252
发表于 2023-5-1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古代县衙的楹联文化

作者:梁博

    摘要: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如今,县衙楹联都闪烁着它独特的光芒。在历史悠久的县衙文化中,楹联文化是重要的构成因素。衙门是封建社会各级政府所在地,是官场和权力的象征。古代的每一座衙门前都贴有一副对联,这些“衙门联”或警诫他人,或明志自勉,楹联是官员的座右铭,显示了古代官员的高超的文化修养。古代县衙的楹联文化都具有自己深厚的意蕴和内涵。

    关键词:县衙;楹联;文化

    楹联是官员的座右铭,站在楹联前深思,穿越时空与楹联的作者对话,倾听他们做官的真谛和这些楹联背后的故事。务实为民、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勤于政务、无私奉献等是他们为官的底线。官与民、得与失、荣与辱的辩证关系是县衙楹联的精髓。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都关注和重视县衙楹联,并将其引用在多个正式场合、会议。习总书记在引用县衙楹联的时候说道,封建时代的官吏就已经具有如此认识,如今我们共产党人就应当具有比那时更高境界的意识。

1 古代县衙楹联的清廉文化

    封建时代,也有为数不少的官员把为政清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清代的谢时雨担任杭州太守期间,于大堂题联,云 :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宽大葆廉隅。

    在现代研究腐败的学者看来,贪婪不仅是指贪图钱财,贪名(即费尽心机,捏造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想方设法为自己树碑立传)也是贪。谢时雨在几百年前即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清廉文化就是要戒贪婪,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要做到淡泊名利。

    悬挂于叶县县衙大堂前卷棚两侧的对联云:

山色壮金银,唯以不贪为宝 ;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道出了一介好官的必备条件——不贪为宝。曾有宋国人将一块美玉献给予罕,子罕不受。献玉者因此对他说 :“雕琢玉之人将其视作珍贵之物,才敢将其献与您。”子罕却说 :“我将不贪财物视作珍宝,你将玉视作珍宝,如若我收了你的玉,那么就意味着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如此,不如将我们各自的各自保管。”此联告诉为官者,只要能够做到公正无私,以一颗为民之心去看待世间万物,那么连最平常的山石草木也比金银珠宝珍贵。只有和百姓心连心,形成一个凝聚力强的整体,才会如江中巨石一般,任凭险浪汹涌,我自岿然挺立。

    为政清廉的表现不仅要严于律己,而且要严格要求下属和家人。杨福五担任漳州太守期间,为大堂题联,云 :

第一严自己关防,其余则门内家丁,堂前胥吏;
凡百为斯民打算,即此是告天心事,报国经纶。

    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云 :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论公平,难哉。

    此联以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提出了做好官、行善政的最低标准,使人品出了为官清廉的难处。清代知县桂超万写下对联 :

我如卖法脑涂地;
尔敢欺心头有天。

    此联的楹联正对着的是一方跪石,显然,此联所提目的,是为了规范办案人、涉案人员。上联为县令秉公执法问案的宗旨和誓言,自述其会为民做主,主持公道,下联告戒涉案人要事实求是,如实招供,不然将天理不容。该联短短十四字,平白如话,却气势凌云,正气凛然。

受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做一事须精一事,庶已心乃安然。

    上联在说,公务人员在接受别人钱财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通过对此联进行解释,不难联想到东汉太守杨震拒绝贿赂的故事,送金者王密对杨震说 :“暮夜无知者。”杨震却说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下联说,只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待本职工作,为百姓干实 事做好事,才能无愧于心,安然坦荡。

2 古代县衙楹联的劝诫文化

    清廉文化必将伴随着古代官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古代官员时时劝诫自己,应对自己的官员职务尽职尽责。宋朝时期,各州府县衙大堂门前都配备如下对联 :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一对联出自宋太宗赵炅之手,撰写的目的是劝诫各位官员在岗位上勤政为民, 并提出将其统一刻于衙门前的要求。赵炅为了各官能够落实清廉付出了不少努力和心思,但在最后却未能收获理想的效果。因而有人于对联四句下方各添加了四字,使得对联变为嘲讽衙门之语——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膏民脂转吃转肥。下民易虐来的便捉,上天难欺他又怎知。对于官员的惩戒“剥皮揎草”未免过于野蛮,对后任的官员也有失人道,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在确保官员清廉自律上,古人更倾向于依靠文化所产生的力量。这也是宋太宗赵炅撰写对联的初衷所在。

    古代官员在楹联中时时劝诫自己,所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明朝时,浙江衙署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

天有昭鉴,国有明法;
尔畏尔谨,以中刑罚。

    这幅对联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这是南宋曾任兵部侍郎的余玠, 在入蜀任宣抚使时,写在官署大门上的一幅楹联,以表其治理好四川的决心。

    元代大德年间,河南内乡县衙前有这样一幅对联 :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
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告诫官员为人要诚实,切勿欺天负民。知县在当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背景之下,掌握着全县的行政大权、立法大权、司法大权,上述清代名联反映出了掌握大权却又缺乏充分制约的官员对自身的告诫与要求。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名叫钱亚的藩司参议,要求对应的官衙落实如下对联的贴制 :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此联以训诫为主,在箴规中蕴含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并要求所属官员要持廉戒贪,清正爱民,写得传神而形象。

    清朝名臣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期间撰写的、为了劝诫州县官的厅联为 :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
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要求各级官吏,抚胸一想,你们大都来自农村,对待百姓的事要像自家事那样重视 ;你们平日讲的补过尽忠之道,既是做官之道更是做人之道。此联是曾国藩的夫子之道,也是给部下立的规矩,对下关心百姓,对上忠于君王。这对于封建官吏而言十分难能可贵。

有一对联曰:

今古今古今今古;
古今古今古古今。

    为的是告诫为官者,昨天、今天、明天都将成为历史,但历史是公平的,它能记录下有为者的善举,也能记下无为者的劣行,要珍惜在任的每一天,上报朝廷,下效黎民,不要在历史上留下灰暗的一笔。

    有些衙门对联的劝诫文化针对的是老百姓,比如打官司并非易事, 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打官司。联曰 :

得一日闲且耕尔地;
不十分直莫登我门。

3 古代县衙楹联的公正文化

    作为县衙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也是在执法的同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内乡县衙二堂悬挂的楹联为 :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
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这句话是说,为官者在执法办案时要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 ; 对证据不足存疑问的事情,该赏的要从重,该罚的要从轻。

    孙中山先生撰写的悬挂的楹联为 :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特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正气”即浩然正气,一种方正不屈的精神。是由孟子、文天祥而来。上联意为弘扬人间正义、下联指学习古今德操完备之人。表现了严以律己的精神和包纳古今的胸怀。对联上的大字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神气十足,给人以震慑力。

4 古代县衙楹联的悯农情怀

    民能载舟也能覆舟。官民一家亲,才是县衙办事人员和百姓成功的相处之道。清顺治年间,江苏布政使衙门大堂贴的对联为 :

报朝廷某事,荣父母某事;
宽百姓几分,爱子孙几分。

    这是宋权任顺天巡文为抚时自警之语,意即报效朝廷要像侍奉父母那样真诚,爱护百姓要像对待儿孙那样宽容。

    叶县任县令的江西彭泽进士欧阳霖亲撰有一对联云:

天听民听天视民视;
人溺己溺人饥己饥。

    上联出自《尚书·泰誓中》,武王姬发率众伐殷,对部下宣誓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下联出自《孟子 . 离娄》,原文为“天下有溺之者,由己溺之也。天下有饥之者,由己饥之也”。意思是 :不要在暗室中做不光彩的事,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即使十分隐秘,也瞒不了上天和民众,既然为民父母,百姓的疾苦都是自己工作失误造成的,永远不能推卸责任。

    清代学者梁章钜撰写对联 :

丹毫一点,乃吾民利害攸关,须念悖出必将悖入 ;
白日三杆,即尔室公私毕照,莫谓知显不在知微。

    上联是说, 知县朱笔一挥关系着百姓利益,引申为官员的一举一动及其思考决策必须慎之又慎。这也是在告诫为官者,举止要审慎,将百姓利害牢记心头。下联讲,苍天在上,为官者做事无论公私,都要光明正大,即使在室内暗箱操作,细若秋毫,也难逃上苍法眼,真相终会水落石出。

    2013 年 11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进行考察工作。在菏泽召开座谈会时,他准备了一副对联,并为在座的市、县委书记们进行念读 :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此联实话实说,将为官者应有的态度、责任、义务、亲民、爱民一一道出,质朴直白,浅显易懂。古代县衙的楹联文化的内涵源远流长,希望我们都从中受益,并作为现在为政从政的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5-26 15:44 , Processed in 0.10064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