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回复: 0

【佳联赏析】郁犁题八大山人朱耷楹联赏析(河南 杨旭)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9524
发表于 2024-5-1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杨旭近照



    【作者简介】杨旭,笔名:晨曦、菊潭散人,1982年生,河南西峡县人,本科学历。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现任西峡县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西峡县新联会诗词楹联家分会会长,西峡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西峡县泰盛楹联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西峡县人民陪审员。西峡县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先后担任西峡县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南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常江教授、杨振生先生学习楹联,致力于楹联非遗保护与传承、楹联产业探索与研究。担任《诗联家》杂志、《联斋》微刊主编。出版散文集《翰河春水》,主编诗联集《成风化人润龙乡》等书籍,出版个人楹联作品集《晨曦阁联稿》《虚静斋联稿》(一卷、二卷),创作各类楹联作品近4000副,多副作品被雕刻悬挂,偶有获奖。组织召开"江尊禹楹联作品研讨会",主持申报"楹联习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持举办"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西峡传树争做""西峡财富新城"等主题楹联征赛活动。



郁犁题八大山人朱耷楹联赏析
文/河南 杨旭



    人物楹联是楹联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可五言七言,长则数十言或上百言,最讲究“神形兼备”,形是载体,神是灵魂,如何从神和形两方面挖掘素材,手法各异,“切”中见巧绝,方能使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神韵十足,成为佳作。日前,读到著名诗联家郁犁先生的题八大山人的一副联作,承清联用笔,清新隽永,气韵典雅,意味含蓄深远,耐人品咂。读其联曰:



亦道亦僧,与鸟语参禅,拥白云而醒世;

或浓或淡,同丹青写意,醉翰墨已脱俗。



    郁先生,原名杨金库,郁犁是他的笔名,在诗词、楹联、鉴赏方面皆有建树,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现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诗联协会党支部书记,发表诗楹作品七千余首(副),荣获各类等级奖项百余次,已出版《桃园集》《郁犁诗词楹联集》《随灵魂漫步》,可谓著作等身。自古杨姓不分家,全国杨姓出弘农,我和郁犁先生同是名臣杨震的后人,血脉相连,每每拜读先生大作,倍感亲切,成为我学联的楷模。



    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诗人,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南昌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上联首句“亦道亦僧”,开门见山,切人要核,出笔即点题,就见功力。顺势引出“与鸟语参禅,拥白云而醒世”,如山林泉溪汩汩流出,不急不缓,清新自然,气韵通达,意境深邃。二三分句,既是递进关系,也是当句自对,生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朦胧美和意象之美。鸟语,出自《后汉书·蔡邕传》:“昔伯翳综声於鸟语,葛卢辩音於鸣牛。” 鸟语,总与花香构筑成语,一动一静,成为大自然最为常见、亦是最有诗意灵性的物象。参禅,是指人们通过静思、冥想,逐渐摆脱杂念,认清自己的内心,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超脱。也可专指佛门修行禅宗,专心静坐,参悟佛法,净化心灵,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醒世,指唤醒世人,警醒世人,常被运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强调用语言或行动来唤醒沉睡或迷惑的人,在明清小说中,多有劝世文或者醒世曲,用其形式来警醒人们,勤奋努力,弃恶从善。白云,出自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朱耷一心学佛学道,不谙世事,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悟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世事变幻无常,看破世俗,无欲无求中静参醒世真道。



    上联寥寥数语,看似在写朱耷亦道亦僧,借鸟语参禅、白云悟道,实则在写朱公的人生轨迹,和他崇尚追求的哲学思想。朱耷生于宗室家族,从小受艺术陶冶,天资聪慧,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开始悬腕写米家小楷。十九岁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顺治五年他妻子亡故,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者一百多人。顺治十八年,朱耷重建青云谱道院,并改名“青云圃”,成为开山祖师,苦心经营这所道院二十多载。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一所草房,题名“寤歌草”,在这间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朱耷的一生,是从佛从道的一生,也是参禅修心悟其真道的一生。上比十五言,聚律句散句于一炉,四五六句式,由短变长,舒缓有度,勾绘出朱公的人生轨迹。联句布局合理,言简意赅,举重若轻,留下空旷的意象空间,深邃悠远,足见作者用笔之匠心。



    上联重在言精神层面,下联转为艺术层面。直笔“或浓或淡”开题,言明朱公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创作技巧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朱公书法同等精妙,亦工诗,尤善画作落款题诗,既是画得不多,有了题诗意境就顿然深厚,使人感到他的画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首句定题,继而细说“同丹青写意,醉翰墨已脱俗”,和上比如出一辙,对仗工稳,妙不可言。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为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故又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丹青不易褪色,保存时间长,又常用来比喻坚贞,如丹青不渝。笔墨,出自张衡《归田赋》:“挥瀚墨以奋藻,陈三王之轨模。”指笔和墨,亦可指书法和绘画。通过二三分句一组自对,诠释朱公潜心研究绘画书法艺术,孜孜不倦,探索追求终生,终达古朴脱俗之高超境界,不愧为中国画一代宗师。



    相传朱耷生活清贫,蓬头垢面,常喜饮酒,但不满升,动辄酒醉。醉时,大笔挥毫,一挥十多幅,山僧、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慷慨相赠,署名落款八大山人,如哭亦如笑,成为文坛佳话。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有些鸟作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画风不落常套,自有创造,大写意用笔手法,严整而能自由收放,清代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读其题画诗文多为古怪幽涩,格调充满神秘性和讽刺性,实是借书画抒发自己的遗民思想、人品气节,常将禅家遏语和历史典故杂糅在诗文之中,多为开悟之参,醒世箴言。



    郁犁先生的这副联作,不过三十言字,上联言思想追求,下联重艺术成就,一虚一实,诠释了一个有思有行,形神兼备的八大山人朱耷,这才是有血有肉历史人物该有的饱满形象,足见先生的不俗笔力和驾驭文字的娴熟功力。一分句句内自对,又规则重字,二三分句互为自对,环环相套,布局严谨,句法新颖,增加了联作的多变性和灵动美感。参、醒,写、脱两组动词,炼字极巧,组成参禅、醒世,写意、脱俗两组动宾词,炼意弥高,意境大出;配合与、拥、同、醉四个领字,又与亦、而、或、已四个虚字,巧妙衔接、支撑了整个联句,顺达了内在行文逻辑,虚字不虚,字字珠玑,字字能举千钧。以鸟语、白云为衬,以丹青、翰墨为引,升华出“参禅而醒世”、“写意已脱俗”的至高境界。



    或有人言三分句六言,四平两仄对四仄两平,前四言有失替失对之嫌。此理非也,实为一字领出了五言律句,领字不计平仄,后为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就顺理成章了。纵观全联,布局精巧,笔法细腻,遣词精准,对仗工整,声律工稳,行文洒脱,气韵通透,意境深邃,哲理深远,不失为一副成功人物楹联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17 12:39 , Processed in 0.10335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