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回复: 0

【佳联赏析】王文广题介子推文化园楹联赏析(河南 杨旭)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7449
发表于 2024-5-7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杨旭近照

    【作者简介】杨旭,笔名:晨曦、菊潭散人,1982年生,河南西峡县人,本科学历。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现任西峡县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西峡县新联会诗词楹联家分会会长,西峡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西峡县泰盛楹联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西峡县人民陪审员。西峡县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先后担任西峡县第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南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楹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常江教授、杨振生先生学习楹联,致力于楹联非遗保护与传承、楹联产业探索与研究。担任《诗联家》杂志、《联斋》微刊主编。出版散文集《翰河春水》,主编诗联集《成风化人润龙乡》等书籍,出版个人楹联作品集《晨曦阁联稿》《虚静斋联稿》(一卷、二卷),创作各类楹联作品近4000副,多副作品被雕刻悬挂,偶有获奖。组织召开"江尊禹楹联作品研讨会",主持申报"楹联习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持举办"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西峡传树争做""西峡财富新城"等主题楹联征赛活动。

王文广题介子推文化园楹联赏析

文/河南 杨旭

    介子推,又名介推,后人尊为介子,周晋人,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庄子·盗跖》、《楚辞·九章》等文献均有著述,被后人誉为“精忠纯孝”的精神楷模。日前,读到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王文广先生题夏县介子推文化园西廊庑门的楹联,言简意赅,厚重典雅,甚是喜爱,斗胆试作赏析,探其艺术之美,当也是雅事一桩。读其联曰:

舍得记心间,但行善事;
慈悲生足下,自有前程。

       这副两分句九言短联,看似在题介子推文化园,实则在喻理言志,初看与介子推文化不着边际,似有离题之嫌。细品再三,方才大悟,寥寥十八字,高度浓缩了介子推先贤的一生,涵盖多个有关介公典故在里面,是一副典型咏人言志联。“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似在“抖包袱”,给人留下品悟的空间,恍然醍醐灌顶时,击节以称叹。这是作者运笔的高明之处,有看与品、顿与悟玄机在里面,增加了联作的雅趣味和哲思性。

       相传晋骊姬之乱后,公子重耳出逃至翟国,介子推同狐偃、赵衰、魏犟、司空季子等人追随一同逃亡。晋文公归国后,赏赐一同跟从流亡者们,介子推没有向晋文公索要俸禄,晋文公也没有给介子推赏赐俸禄。介子推对其母说:“言,身之文也,身欲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就携母隐匿在山林之中。介子推隐居绵山后,文公曾派人多方寻找,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以逼介公下山,他却抱树而死,文公大悲,以绵上之田封给介子推,故绵山亦称介山。

       上联:“舍得”出自《警世通言》,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只有“舍得记心间”,“但行善事”方能豁达做人,无愧我心。联作语言干练简洁,直白明快,诠释做人要学会舍得,只做好事莫求回报,正是启迪心智的“生活禅”。上比也暗含介子推“割股救主”典故,公子重耳出逃翟国,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无粮被围,介于推割下自己臀部的肉供养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封为“五贤士”。介子推不肯受赏,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足见其豁达风骨。

       下联:“慈悲”出自佛教用语,“慈”指给予众生安乐;“悲”指拔除众生的痛苦。后俗讹为慈爱、悲悯的同义词,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与悲伤。承接上比“舍得记心间”,递进生出下比“慈悲生足下”,“记心间”为思想,“生足下”为行动,一虚一实,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能促成所谓的“自有前程”。联作寓意做人要慈悲行事,满怀感恩,自然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诗联创作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足下”亦是,可指脚下,也可指走路、做事。足下,也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这个典故也和介子推有关。相传晋文公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方知他已隐入绵山,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也没见到介子推的身影,后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不已,又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以此提醒自己少犯错误,成就大业,故生出了“足下”之典。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三月五日为火禁日,这便是我国数千年来寒食节的由来。宋真宗还诏封介子推为洁惠侯。在三晋大地之上,历代人们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以祭奠介子在天之灵。

       联作化用、暗用典故,极其高妙,内涵深邃,当下了不少功夫,“舍得”典出道家,“慈悲”典出佛家,一联用典,贯通道佛两门,巧也;联内又暗含介子推“割股救主”、“辞官不言禄”、“抱木燔死”等典故,且能化典而无痕,大巧之笔,妙不可言。全联用语精准,两个联合词舍得、慈悲,用得恰到好处,当称联眼;记、行、生、有四个动词,炼字高绝,巧妙贯穿、支撑了四个分句,增加了行文运笔的跌宕起伏,赋予联作动感美和音韵美。纵观全联布局合理,运笔圆熟,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言志喻理,深邃典雅,高度浓缩了介子推精忠纯孝精神,不失为一副佳联,若能书写雕刻悬挂于介子推文化园,“合为事而作”,珠联璧合,真是锦上添花,妙联生花誉千秋介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 12:46 , Processed in 0.10066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