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回复: 0

双星相会七夕联

[复制链接]

104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85
发表于 2023-10-11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双星相会七夕联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10-11 00:00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652期


双星相会七夕联

刘永清

      农历七月初七,称“七夕节”,又叫“乞巧节”。神话故事说,这天夜里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喜鹊都要上天献上美丽的羽毛搭鹊桥。有些地方,人们还很重视,除准备瓜果外,所有器皿全用剪草粘米做成帘拢、床帐,制成亭榭、台阁,精织细扎,鲜艳瑰丽。因此,不少联对高手就牛郎织女故事展开想象,留下了很多巧联妙语。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这是清朝广州按察史许宾衢于一年七夕时,用鲜花装饰成的一副楹联。联语构思巧妙,遣词独特。简短的十六字,恰当地运用了八个花名,不露声色地嵌进了“仙女”、“牛(郎)”、“雀(同鹊)”等。联语是说,花在笑,人在欢,牛郎喜迎花辇,翠雀纷纷凌空飞上云霄,为牛郎织女相会搭桥。上下两联,四个动词,和谐得体。虽用花名直接相连,但无牵强附会之感,读来趣味盎然。

      喜鹊成桥,织女约郎初七渡;
      玉兔捣药,嫦娥许我十五圆。
      这是明代两位联界高手杨基与高启,一同在月下漫步时的对句。出句直率地描述了牛郎织女故事。意思是说,今夜良宵,牛郎织女就要喜相逢了。时间、地点、人物,用十一个字记述的淋漓尽致,字无虚设,故事圆满。一个“约”字,恰如气氛地描绘了牛郎织女有约在先,一定要在今夜会面的急迫心态。对句则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到牛郎织女到七月十五月儿圆的时候又要分手、哭离别了。一个“许”字,说明相约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倍加珍惜,不可荒废。两句话,两个故事,天造地设,巧妙至极。因此,广为流传。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能诗善对。他有个亲戚叫朱建三,出生时恰为七月初七。李曾给他写过这样一副寿联:
      七夕是生辰,喜功名事业从心,处处带来天上巧;
      百花为寿域,羡玉树芝兰绕膝,人人占却眼前春。
      这副对联从巧节中生出巧思,对成巧联。上联说七月初七是你的生日,你一生的功名事业件件称心如意。这是因为你生在七夕这天,从天上获得了智巧,真令人高兴。下联则从祝寿者所居百花巷加以发挥,意即你在百花巷居宅祝寿,贤惠的子孙侍奉在身边,享尽天伦之乐,真让人羡慕。联语抓住七夕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寿者居住的特殊环境展开遐思,从景到情,由实到虚,既写出了欢乐的喜庆气氛,又达到了祝愿华诞的目的。

      过去,有一私塾先生,每逢七月初七,主人都要设宴款待他一次。可这年七夕,先生看到厨房没有动静。于是,他叫来学生,吟一上联以探虚实: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
      学生不知其中之意,就把他拿给父亲看。父亲忽然想起来把这事给忘了。他非常理解塾师的意思,于是,他就代儿子对出下联:
      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就这样,父亲用一句简单明了的对句把这顿盛宴搪塞过去了。

       清代戏曲家严保庸曾为贺蔡仰斋夫妇双寿,写过这样一首对联:
       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
       齐眉百岁,人间自有双星。
       上联切生辰。“三秋”,指九月。“七夕”,初七。合起来指九月初七。下联切双寿。“齐眉”,为“举案齐眉”的略语。“百岁”,既指寿主二人合起来100岁、又祝愿他们白头偕老、活到100岁。联语句句与寿主有关联,四个数词又用的恰到好处。字字工对,旨趣高洁。

      云汉秋高,凉生七夕;
      天街夜永,光耀双星。
      题七夕节对联。“云汉”,指银河、天河。“天街”,星名。《晋书·天文志》:“昴西二星曰天街。”张守节正义:“天街二星,在毕昴间,主国界也。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秋高”、“夜永”,则是对七夕节时天气特点的描绘,指秋高气爽,夜未央、星光耀、凉初生之状。用“双星”与“七夕”相对,更凝练了联语的主旨,突出了七夕时节,牛郎、织女相会在天河之上的神话,自然恳切。
      衣裳七日,风露双星,儿女太丁宁,可知道神仙辛苦?
      旧话乌头,今欢鹊尾,离合如梦幻,一任他诗句飘零。
      胡君复题七夕节联。“衣裳七日”,指七月上旬,日光强烈,气候炎热,正是晾晒书籍、衣物的好时候。“风露双星”,指牛郎织女相会事。“旧话乌头,今欢鹊尾”,指以前说是乌鸦搭桥,现在说喜鹊搭桥。上联说七夕时,儿女们向织女乞巧抱有太大的希望。其实,神仙们更辛苦。下联更感叹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有如“梦幻”,人世间只有诗人们的题咏在流传。


刘永清,字江天,网名:新晴雨。1956年生,邯郸市肥乡区人,大学文化。中国楹联学会终身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邯郸市诗联学会顾问,肥乡区诗联学会名誉会长。河北省楹联学会授予“河北联坛名家”称号。微信悬联获两项“世界之最”。作品被收入《中国对联作品集》《当代国学家大辞典》《中国楹联年鉴》等。著有《婚恋对联故事》《析字对联赏析》等多部楹联专著及《千年古县—河北肥乡》《肥乡人文》等多部文史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19 03:49 , Processed in 0.09853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