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4|回复: 0

李洪起‖“流水对”小议

[复制链接]

1026

主题

0

回帖

988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9881
发表于 2023-12-27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李洪起‖“流水对”小议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12-27 00:01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887期


“流水对”小议

李洪起

      诗联中的流水对是经过多少个朝代流出来一种修辞格。古人曾称之为“流水体”、“顺流句”、“走马对”、“串对”、“十字格十四字格”等。誉其“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 流水对这一特殊对仗的概念最先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中正式定名:“两句一意也,盖流水对耳。”

一、流水对定义辩析
      值得探讨的是,只要两句说的是一意,就可归入流水对。这 不只涵盖着单句和复句,同时也混淆着正对、反对、甚至合掌的概念。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王力先生认为:“所谓流水对是说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由此给流水对一个最通俗的定义:流 水对就是上联的话没有说完,象流水一样顺承到下联,来一起完成一 个完整的意思;语句结构有前后次序;字面上又须对仗的一句话,必须具有这样三点标志。例:

十字格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骆宾王)
欲寻芳草去 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沧浪千万 里 日夜一孤舟  (严羽卿)

十四字格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江客不堪频北望 塞鸿何事又南飞 (刘长卿)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

对联中也常常用流水对,如:
清·鄂容安江苏镇江甘露寺联: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佚名·理发店联: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今人·徐冉题梅联:
不是梅花偏爱雪;
只因玉骨怕蒙尘。

二、流水对两种形式识别
      从语法意义上看,构成流水对的形式上的两句,可以是一个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分述如下:
      一)单句式流水对 从内容上看,是一个意思由上下两句连贯起来才表 达清楚的;从形式上看,或者就是一个单句拆成的上下两句,为一句话分成两句说的单句形式流水对。以唐代诗人贾至诗为例:
忽与朝中旧 同为泽畔吟《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岭娇同仙客 京华即旧游《送陆协律赴端州》

再如: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二) 在语法上形成复句形式的流水对,需要上下两句的连贯才能表达完整的文意。例如:
朝野欢娱后 乾坤震荡中(杜甫)寄贺兰铦诗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皆是两个主谓结构,构成连贯、递进、转折、选 择、假设、目的等复合关系的复句形式流水对。试举几例: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顺承关系)王维终南别业 这两句下句紧承上句,须是先到水穷处才能坐下来,看云起云落。两者的先后次序不能倒置,而且词语对仗。
已知出郭少尘事 更有澄江销客愁(递进关系)杜甫卜居写隐逸之趣,草堂在成都西郊,既少尘事烦扰,更有澄江可赏。
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转折关系)杜甫酬郭十五判官 因自己多病,故关心药物耽搁作诗,然而每见佳景仍能成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条件关系)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以形象思维阐明一个哲理:更上一层楼才能看得更远,对仗工整,上下联次序不能倒置。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假设关系)杜甫将赴草堂途中有作 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此联意谓:只要成都的民风依旧淳朴,我怎敢托词草堂荒芜而不回归。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转折关系)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时年三十一岁的他感慨夕阳无限美好,但是可惜很快就要消失了,情感之复杂令人咀咂。
朱自清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反其意而用之,写下“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互补或迭加关系)写出来竟浑然天成,又别有情致,内含忧勤惕厉之思。
毛泽东《和郭沫若同志》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占对铿锵,文字精淳,易一字不可能也。文意上转接的也非常紧密(因果关系),上下联也不能颠倒过来。

三、对联同诗联中流水对差异
律诗中流水对不完全同于对联流水对并不奇怪。示例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中二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仗可谓工整,文意上转接的也非常紧密。全诗从回忆过去起笔,以两次战斗的描写做承接,颈联发出“塞上长城空自许”的慨叹,年轻时自比塞上长城的豪情壮志,看来已成“空自许”了。承接上句下句为慨叹原因,则是“镜中衰鬓已先斑”了。“塞上长城”收结前四句,“空自许”引出原因及现状,习若自然。但将其分离出律诗,单独作为对联则惟恐不妥。因为少了前 文的铺垫,和后文的收结,单凭这两句,似不算合格的对联。因为不仅“塞上长城”对“镜中衰鬓”景隔,“空自许”对“已先斑” ,在语意和情感上也无法统一。因此说:诗中所要求的对仗律联,而不一定都符合对联的要求。对联上下两句或两个部分,必须要合成完整的文意,不如此也就没有后续空间加以补充。而诗中的对仗联不同,不仅有前文的领起、铺垫,而且有后文的收结、回扣主题。独立看律联的流水对通常是语意不完整的。对仗联在诗中承担着起承转合的作用,也不允许语意完整。而上下联语意是否完整,正是对联与律联中流水对的区别。

四、流水句和流水对考误
偶而看到所谓流水对与流水句相混淆,大都归于认识上的误区,二者多有不同需加辩析类以区分。
例1,其关键在于过度强调上下联的“流畅”,而忽视了对联这种独立文体的“对举”要素。流水对字面须对仗乃题中之义。单纯地强调上下联的“流畅”,往往失于偏颇。
每逢此日思亲切;
刹那之间泪眼朦。
上下句的小结构和大结构都有失对,只能说是承接关系的流水句,甚至也不能说是对联。

例2,词组结构对应失衡
说好从今不落泪;
谁知触景又相思。
这是转折关系“流水句”。前二和后二的结构失对,即使把后五整体看作两个事件,视为名词性短语允许放宽,但出句隐藏了主语,对句显示了主语,属偷换主语,句法结构失对。也只能说是转折关系的流水句而非流水对。

例3,关联词错位或缺失
关联词最基本的作用是构建句子的逻辑关系,使得联语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东风若有怜人意;
不使梨花带雨飞。
此为假设关系的“流水”但因关联词相对位置错开,造成词性和结构多处失对,句法结构也失对。所以也是流水句而非流水对。

例4,出句省略了关联词,对句却又添加关联词,影响了达到“流水”的效果。
南山今日重阳菊;
曾入当年陶令家。
这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说,上句是主语部分,对句谓宾部分。但因为上句没有关联词,而下句为“流水”而使用了关联词“曾”,加上上句没有动词,下句加入了动词,诗的前二结构失对。这也只是流水句,不是流水对。若作:“可知今日重阳菊;曾入当年陶令家”就符合流水对的基本要求了。

例5,出句句意完整,强求流水对
红杏出墙因寂寞;若其懂我便安然。
用转折关系作复句式流水对,所以强加了一个假设关联词“若”,明显造成词法和句法结构都失对。这也是流水句而非流水对。因为出句的句意已经比较完整,对这种出句,强求作流水对必然有失。可以说识别区分流水句和流水对,仔细品悟其不同特点,意义在于掌握制作这一特殊对仗形式的方法,有效地克服创作上的盲目或拘谨之失。


李洪起,网名洪波湧起。50年代生于沈阳。退休后开始研习诗词楹联。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國楹联学会会员、鞍山市诗词学会外埠会员、沈阳市楹联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化报辽宁工作室副主编、北梦南缘文学社副社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2 10:31 , Processed in 0.11463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