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回复: 0

寓意深邃咏菊联

[复制链接]

1047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85
发表于 2023-12-14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注册) 微信登录

×

寓意深邃咏菊联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2023-12-12 00:00 发表于河南


联 斋  第3841期


寓意深邃咏菊联

刘永清

      菊,在中国十大名花中排行第三,与梅、兰、竹并称花中四君子。千百年来,以菊花为题,骚人墨客们不知撰写过多少咏菊联。人们不但仰其高洁,更赞其顽强不屈之品德。它那种忍苦寒、耐严霜、迎逆而绽、生生不息的气质,更激人奋进,催人奋发。
      月过初三半梳玉;
      菊迎重九满篱金。
      这副咏月赏菊对联真实形象地描绘了初月的俏丽身影和秋菊的靓丽风采。但更多的咏菊联在赞誉菊花的同时,更将主人的情怀,深刻的哲理,寄托在联语中,读来颇感寓意深广,韵味悠长。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游览山西太原“文瀛湖”公园时曾题过这样一副对联:
      莫嫌老圃秋容淡;
      最爱黄花晚节香。
      “黄花”,即菊花。联语表面上是称赞菊花的顽强精神和沁人心脾的香气,实际上直抒了孙中山先生“愿坚晚节于岁寒”的伟大情怀,更激励后人效仿先贤,前赴后继,将革命进行到底。
      胭脂菊上擎霜,红颜傅粉;
      翡翠松间挂月,铁爪拿珠。
      上联是说,胭脂菊不仅遭霜不谢,反而如美妇红颜搽粉,更加艳丽动人。下联说,翡翠松其色如翡翠绿,明月在松间映照,犹如铁甲勇士手持明珠。联语拟人借代,比喻奇特,格调清新,悦人心性。

      《老残游记》中有一副对联:
      一盏寒泉荐秋菊;
      三更画船穿藕花。
      这是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名胜风景联。用清澈甘甜的泉水浇灌芳香迷人的菊花,如织的游人在月光如水的傍晚乘船穿行在荷花塘中,这充分展现了泉城济南的旖旎风光和优美环境。作者巧借菊花赞赏济南,又突出菊花的高雅,给人一种圣洁高尚,清新自然的感觉。
      国庆之际,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人这样抒发心境:
      四海扬波,万朵菊花迎盛典;
      八方送爽,一天丽日耀长安。
      这副对联更把菊花作为装点河山、喜庆佳节的美丽使者,喻示着祖国山河美,人民乐团圆;祖国长治久安,人民富裕安康的大好局面。愉悦之情,跃然纸上,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赏菊客来,两手擘残彭泽景;
      卖花人过,一肩挑尽洛阳春。
      明代顾璘(字东桥)为湖广巡抚时,一次邀门生赏菊。忽然一狂生拣好花两三枝戴在头上。见状,顾出上联表达不悦;张居正忙对下联以解尴尬之围。联语巧用典故,敏捷应对。一方面对摘花人提出善意批评,一方面又劝慰主人不要因此伤害感情。联想丰富,贴切有趣。
      春归乔木浓荫茂;
      秋到黄花晚节香。
      康熙皇帝赠陈廷敬联。上联用高大的树木来形容告老归居的重臣陈廷敬,说他越老品格越高尚。“黄花”,即菊花。下联则更用菊花不畏秋寒来赞誉他晚年的节操。一“茂”一“香”,给人以愉悦之感。立意新颖,确当绝伦。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为清末“百日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颖敏有加。一日,有客人来访,便出句试其才华。联曰:
      东篱客赏陶潜菊。
      小启超转眼对道:
      南国人思召伯棠。
      上联用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典。下联用“召伯棠”之典。“召伯”,周朝廉吏。传说他在南方巡视时,曾在一棵甘棠树下休息,百姓称此树为“召伯棠”,以示敬仰。客人见小启超才思过人,以为神通之誉,名不虚传。
      淡如秋菊何妨瘦;
      清到梅花不畏寒。
      这是清同治进士姚步瀛自题官署联。秋菊“发在林凋后,繁当露冷时”。上联用“何妨瘦”激励自己不慕名利,淡泊宁静,更体现了自己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梅花,“敢向雪中出”,“独先天下春”。不仅艳而不妖,香而清韵,更“不畏寒”,从而受到人们的称赞。下联更鼓励自己要清廉刚直,坚贞忠勇。联语叙说精要,文字清丽,词约义丰,内涵深邃。

       有副秋日婚联这样写道:
      诗题红叶同心结;
      酒饮黄花合卺杯。
      “诗题红叶”,唐人典,泛指良缘巧合。“同心结”,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黄花”,菊花。指菊花酒。“合卺”,古时行婚礼用的酒器,后称结婚为合卺。联语用“红叶”、“黄花”这些秋日的标志,写出了结婚的时令,用“同心结”,点名了婚日的场景,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清同治状元陆润庠曾为自己书斋题过这样一副对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上联谈读书之妙得。称读《尚书》使人雅正,读《易经》学会变通,读《离骚》自取幽思,读《庄子》生出豁达,读《汉书》使人坚毅。下联讲赏花之佳妙。愿自己像菊花那样无拘无束,如梅花那样疏淡飘逸,似莲花那样高洁不染,同兰花那样芬芳醇正,若海棠那样情韵悠深。联语借花喻人,撷书取精,蕴涵丰富,意境清新,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刘永清,字江天,网名:新晴雨。1956年生,邯郸市肥乡区人,大学文化。中国楹联学会终身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邯郸市诗联学会顾问,肥乡区诗联学会名誉会长。河北省楹联学会授予“河北联坛名家”称号。微信悬联获两项“世界之最”。作品被收入《中国对联作品集》《当代国学家大辞典》《中国楹联年鉴》等。著有《婚恋对联故事》《析字对联赏析》等多部楹联专著及《千年古县—河北肥乡》《肥乡人文》等多部文史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钥网 ( 滇ICP备2021005283号 )

GMT+8, 2024-6-18 06:39 , Processed in 0.12342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